河北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

2023-06-10 09:14:05 325

 第一部分  现实基础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6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2.3%,高于“九五”增速7.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2亿元,年均增长17.6%;第二产业增加值8.79亿元,年均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亿元,年均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8:23:49调整到31:34:35。人均GDP由2000年的3038元提高到5955元。“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7.33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4倍;2005年完成财政收入1.71亿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8%。工业经济高速增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原则

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依据隆化县情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民营化发展方向,坚持“突出发展,注意协调,重点突破,提速增效”总的工作要求,强化产业支撑,扩张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创新机制体制,统筹社会发展,围绕打造“342”主导产业发展架构,全面提升综合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和谐隆化建设,努力实现速度更快,效益更佳,质量更优,结构更合理,发展更协调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着上述总体要求,实现全县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原则:坚持以更快更好地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坚持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把发展环境作为“第一竞争力”进行培育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0%左右,人均达到1.1万元,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18.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0.0:55.8:24.2。

——工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4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102亿元,其中:工业投入达到50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值在1000万美元以上,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3000万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万吨左右。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年递增1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年递增10.9%。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工业科技贡献率5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44.4万人以内。

——城市化率达到30.6%。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

第三部分  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一、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强势,加快工业发展

到201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增加值25亿元,年均增长2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41.0%。制定并实施3433工作方案,重点发展矿产品开采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机电产品制造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加大建设隆东、隆西、隆北、隆中四个工业小区,借助隆凤、韩郭公路项目的实施,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时机,加大西川资源的开发力度,工业建设有重点地向隆西倾斜;努力培育壮大30个骨干企业,滚动实施30个重点项目。到“十一五”期末,建成两个产值超10亿企业、五个产值超5亿元企业、20个产值超亿元企业、20个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水平,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迈进。

(一)矿产品开采加工业,按照“抓品种、抓质量、抓整合”的要求,促进矿产资源向深度、广度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重点支持新村矿业公司、浩政矿业公司、金谷矿业公司等15家重点企业,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努力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对玄武岩、膨润土、珍珠岩、石墨等非金属矿业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丽水环保工程等尾矿资源利用项目建设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到2010年,年产铁精粉达到200万吨以上,铅锌精粉8万吨,膨润土成品4万吨,加工玄武岩路石子3万吨,矿产品开采加工业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3.5亿元。

(二)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养牛、水稻、制种、“两杏一果四大产业优势,加强基地建设,继续扶持、培育三北种业、御室金丹、格林公司、红源果业、隆泉米业等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谋划新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在奶牛、乳品深加工和肉牛深加工项目上尽快实现突破,推动养牛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力争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2.5亿元。

(三)机电产品制造加工业,加快机电产品制造加工业的发展步伐。金风电控设备公司在提高风力发电机和塔架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谋划风扇生产项目,争取在2007年前完成集风机、塔架、风扇为一体的发电机组装基地建设。承德高中压阀门管件公司,要利用品牌、市场和技术优势,加快阀门工业园建设步伐,迅速壮大企业规模和整体实力,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高中压阀门生产基地。谋划实施新村扩能、韩麻营镇百万吨球团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有重点地引进一批钢铁冶炼、机械加工项目,到2010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2.5亿元。

二、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壮大农村经济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扶持培育以养牛为主的“养牛、水稻、制种、两杏一果”四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到2010年,养牛、制种、水稻、两杏一果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4.4%,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0%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1家,其中: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达到7家,亿元以上3家;各类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0家以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比例达到65%以上。

(一)养牛产业,以张三营和郭家屯大牲畜市场、泽人乳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大引资力度,发展壮大现有市场和企业规模。以绿洲草业公司和苜蓿生产加工项目为依托,促进饲草业发展;加快中关、七家、步古沟三个大牲畜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布局合理的市场销售网络;以肉牛标准化生产园区,奶牛标准化生产园区,牧草种子园区,西杂母牛驯化挤奶园区等四个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全县养牛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大肉牛、肉羊深加工项目谋划和建设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新突破。到2010年,牛饲养量达到44万头,出栏突破20万头,奶牛饲养量达到1.6万头。

(二)种子产业,以三北种业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公司十农户”的龙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开发高油玉米等特种玉米种子,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企业带动功能。不断扩大本县制种面积,积极开拓跨省繁育基地。到2010年,全县制种面积达到8万亩。

(三)水稻产业,以隆泉米业等企业为龙头,通过技改扩能不断提高无公害产品、生态产品、有机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档次,扩大产业规模。加快隆泉米业技改扩能项目的实施步伐。到2010年,全县稻田面积稳定在23万亩,其中优质稻达到18万亩。

(四)两杏一果,以御室金丹、红源果业、绿宝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集中引进名、优、特、新果树品种,扩大红果、山杏等基地建设规模,开发山楂、山杏等系列绿色果品和饮品。加快沙棘基地建设步伐,启动沙棘深加工项目建设。到2010年,“两杏一果”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山杏、大扁面积达到90万亩,山楂面积达到10万亩。

(五)粮食生产,按照“调整品种,调优质量,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调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适当压缩大田玉米面积,积极发展饲用玉米,三元结构玉米,开发优质杂粮,稳定优质杂粮面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水稻、玉米、蔬菜三大作物无害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达到10万亩,绿色食品蔬菜达到5万亩以上,绿色食品优质专用玉米达到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万吨左右。

三、发挥区位旅游资源优势,融入京承旅游经济圈

充分利用全县特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软硬件环境,突出培育红色旅游、森林温泉度假、史迹文化三大旅游品牌,突出“一红”“一绿”“一皇”特色,尽快融入京承旅游经济圈,形成融爱国主义教育、温泉疗养、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旅游格局。以全县旅游规划为基础,加快旅游景点建设,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到2010年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亿元。

四、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构建流通市场新格局

进一步深化流通企业改革,整合现有流通要素资源,拓宽流通渠道,以县城为中心,以骨干商业企业为龙头,建设城乡上下衔接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培育壮大鸿兆集团等骨干商业企业,整合县内商业资源,构建居民生活消费品和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巩固扩大现有张三营、郭家屯大牲畜市场,并建立步古沟、中关、七家等大牲畜市场,完善养牛销售网络,建成京津肉类供应基地;隆泉米业要逐步建立跨区域水稻生产基地,打响隆泉生态米品牌,占领京津、石家庄等城市销售市场;以红源果业为龙头,同时开发沙棘、山杏等果品资源,开发新的饮品,提高饮料市场占有率;建立和完善以格林公司为龙头的山野菜、时差蔬菜销售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打入京津石等国内国际市场。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培养和壮大经纪人队伍,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

交通建设。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实现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扩建连接县城与承赤高速连接的一级公路,将韩七线和白半线提升为干线公路,新改建县级公路291公里,新改建乡级公路271公里,新续建通村公路864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新建汽车客运站一座。重点项目总投资12亿元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35公里,公路网密度33.4公里/百平方公里。

能源建设。新建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6座、35KV变电站13座,保证生产、生活用电供应;合理规划燃油供应网点,与山西及周边煤炭产地建立稳固的燃料供应关系,保证煤炭供应;积极发展水电,加快滦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超梁湾水电站等项目建设,同时加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前期运作,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全县形成多种类、多元化的能源体系。

水利建设。坚持防洪抗旱并重,开源节流并举,开发保护并行的方针,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防洪保安工程。完成小对山水库、二道湾水库和龙门水库除险加固和燕子窝塘坝、小滦河、伊逊河、伊玛图河、鹦鹉河4万米防洪坝以及县城南北旱河防洪坝等水利项目建设。二是抓好农村水利工程。完成机井配套、灌渠改造、低压输水管道铺设、微喷、滴灌工程、风力提水工程、集雨节灌工程、农村人饮工程建设。三是抓好水土保持工程。实施京津风沙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潘大上游水土保持等工程的建设。四是抓好城镇供水工程。更新改造县城自来水管网5万米,新建乡镇供水工程6处。

通信建设。新建城乡交换网点10个,电话交换机设备增容18000门,新建县城光缆网,把县城主干街道架空电缆全部改造为地下管道,完善县内传输骨干网结构,在乡镇增设无线市话,新增农村网点DDN数据传输网。根据需要开发国家批准的通信业务,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多种信息配套需要。加快光缆电视村村通建设步伐,到“十一五”期末,有线电视用户达9万户、数字广播电视用户1万户、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8%以上。

六、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围绕建设“生态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山水园林工贸型县城”,集中力量抓好“一网两控四化”,打通北安路、东环城大街、振兴路、安洲街、建设街、通站街,形成五纵六横街道网络。按主干道、次干道、小街巷次序逐步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重点抓好县城中心广场、伊逊河三道橡胶坝、西环城大街东侧综合开发、县城集中供热、县城排水、综合客运站等项目实施,稳步推进龙骧家园、振兴、阳光馨园、利民等六小区周边区综合开发改造,新建住房100万平方米。优化县城市场建设布局,加快城南市场建设。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成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社区教育、社区安全等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和城市整体基础设施相互配套、相互衔接互补的五个居民社区。小城镇建设,以10个建制镇为重点,整合各种资源,增强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功能,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小城镇。积极推广“农居小康示范工程”,使农村新型住宅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到2010年,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30.6%左右,县城人口达到9万人以上,重点建制镇人口达到4.5万人。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市轮廓基本形成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地区司扶贫处提供)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在线询价